为培养和储备高素质商事调解人才,强化其对复杂、多元、特殊商事纠纷的应对能力,9月19日至20日,商事调解实务训练营在浙江警官职业学院顺利举办。本次活动在浙江省律师协会与杭州市司法局、杭州市律师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由杭州律谐调解中心、浙江省律师协会仲裁与调解专业委员会、杭州市律师协会律师调解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
培训采用“教案制、分角色、情景演绎式”的实战教学模式,邀请高校教授与业内资深律师担任实务导师,进行全程指导。45名学员分组完成实操作业和课堂演练,共同营造沉浸式案例教学场景。浙江省律师协会会长沈田丰、副会长陆金才,浙大城市学院法学院兼职教授郎长华,杭州市律师协会秘书长、杭州律谐调解中心执委会主任沈海鸥,杭州市律师协会副秘书长、杭州律谐调解中心执委会秘书长冯媛园,杭州市律师协会常务理事、杭州律谐调解中心执委会副主任郑若阳等嘉宾受邀出席。训练营由浙江省律师协会仲裁与调解专业委员会主任、杭州律谐调解中心执委会副主任郑舒木主持。
陆金才副会长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他指出,本次培训采用导师指导与角色模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贯彻落实案例教学方针的具体举措。他勉励学员要保持“空杯心态”,注重“团队协作”、增强“责任意识”,以精英骨干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解纷能力,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贡献力量。
沈海鸥秘书长作动员讲话。他强调,学员通过扮演不同角色,能够深刻认识到调解在提升解纷效率、降低解纷成本及维护双方关系等方面所具有独特优势;他希望学员们在当前商事调解市场日益规范、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新形势下,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培训特邀郎长华教授进行专题授课。他以《商事调解蓝海机遇及职业进路》为题,系统讲解了调解制度的全球演进历程,并结合多个实务案例剖析了调解员在调解流程中应掌握的基本原则与专业技巧,为全体学员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务建议。
郑若阳主任主讲《律师执业中的调解、谈判技能》课程。他结合自身丰富的调解实践经验,系统介绍四象限思考模型,并以调解流程核心环节——“调解会议”为切入点,深入浅出解析关键技巧,有效提升了学员的专业素养与调解能力。
9月20日,45名学员分为9组,围绕《超人精密部件有限公司v悟空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模拟案例,开展三场调解实战演练。学员分别扮演调解员、买卖双方及其代理人等角色。材料准备充分,角色把握到位,演练环节真实生动,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有效提升了调解实务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
沈田丰会长对各组学员的精彩表现进行了细致点评与专业指导。他充分肯定了各小组的专业素养,他强调“技能在实践中习得”,鼓励学员通过模拟对抗积累实战技能、增强实务素养、提升调解能力。他指出,调解员应始终保持中立,敏锐洞察不同角色的思维差异,避免陷入“非黑即白”的对立判断,要以第三方视角积极推动协商,引导当事人厘清根本利益、优化思维逻辑、寻求共赢方案。
在结业环节,导师们为顺利完成课程的学员颁发证书。并评选出郭歌、朱林波、琚铮、杨光、董晓莉、郦祥、谢海、万小琴、徐火松等九名“优秀学员”。
本次商事调解实务训练营为学员们搭建了优质的学习交流平台。通过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与角色模拟,学员深化了角色认知、检验了学习成效、凝练了调解方法。大家普遍认为,课程内容贴近实务,调解案例典型鲜明,借鉴价值突出,对提升商事纠纷调解质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未来,杭州律谐调解中心及省市律协调解委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创新培训模式,推广精品教案与实践指引,持续助力商事调解法律服务水平的提升。
来源:杭州律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