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文版 >> 行业要闻 >> 地市动态
嘉兴律师法律服务全程保障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制定修订工作
日期:2015-08-21    阅读:2,115次

今年,我省全面推动修订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确保基层自治规范合宪、合法,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向纵深发展。嘉兴市局依积极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全程保障村规民约的制定修订工作,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截至7月底,全市有1027个村(社区)完成了村规民约的制定修订工作,占总数的92.9%;全市有57家律师事务所、14家基层法律服务所、273名律师、27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加了该项工作,共参与制定修订村规民约716条。

一是认真筹划,严密部署。及时召开局长办公会议、律师管理工作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严密部署,明确了由分管副局长统筹指导、律管处全程跟进、各县市区具体实施的领导机制,明确了将参与村规民约修改纳入市局对县(市、区)局年度考核,加强横向协调、走村入户、法治宣传、汇集民意、调处矛盾纠纷、审核村规民约、优化一村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等工作内容。各县(市、区)司法局高度重视,因地制宜抓好工作落实。海盐县司法局会同县组织部、民政局等单位召开了联席会,出台了指导意见;海宁市司法局积极调整村(社区)法律顾问,重新签订《村(社区)法律顾问合同》;秀洲区司法局修订《2015年度司法所工作目标考核》,将该项工作情况等纳入考核细则,明确了问责问效制度;南湖区司法局与区综治委、组织部、民政局联合出台《关于全面开展制订修订村规民约社区公约活动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并成立了联合督查组,确保该项工作有序展开。  

二是大力宣传,广聚民意。结合“法律八进”和法律服务保障“转型发展服务年”活动,开展走村入户调研,确保制定修订的村规民约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法律法规、符合民情民意。截止7月底,全市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走访调研112人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76场,利用村务公开栏、黑板报、农村文化礼堂等平台开展专题宣传23期。其中,南湖区发挥老娘舅平台优势,引导村(居)民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建言献策,收集意见建议50余条;秀洲区注重把传统宣传手段与移动微信、QQ群、村(居)民自治微信群等信息化宣传手段有效结合,成效明显;海宁市将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宣传内容,列入修订村规民约的重要范畴。全员参与、共谋发展的浓厚氛围,有力推进了村(社区)的民主法治建设。

三是全程跟进,严格把关。嘉兴市司法局会同相关单位(部门)、各县(市、区)司法局,按照法律服务不漏一个村(社区)、不漏一个环节、不漏一项工作的原则,全程保障村规民约的制定修订工作。其中,海宁市法律服务机构帮助修订村规民约以及合同、协议 82 件,参与和帮助调解各类矛盾纠纷90件,代理各类诉讼案件和法律援助案件62件,协助处理其他涉法事务85190人,提供法律咨询1399人次;嘉善县法律服务机构对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内容进行合法性检查163人次,为村委会、群众提供法律咨询86件;海盐县法律服务机构以理清亟需解决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为重点,以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美丽家园、平安建设、民主参与等为基本内容,加强村规民约的审查,增强了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的操作性;秀洲区法律服务机构对村规民约内容逐条进行实质审查,如浙江合德律师事务所服务保障新塍镇潘家浜村中,筛选出了6个需要修改的条款和42处文字表述;南湖区法律服务机构对村规民约提出法律意见36条,并将家庭美德、公共安全、家庭美德等纳入修订内容;桐乡市司法局为防止照搬照抄范本、修订流程不规范等问题,严格实行会议签到制度,落实问责机制,确保村规民约的科学性;平湖市司法局出台文件,明确了制订范本、宣传发动、征询意见、大会表决、张榜公布、整理归档六个工作步骤,并结合各村(社区)实际进行针对性法律指导。



来源:嘉兴律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