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文版 >> 行业要闻 >> 律协动态
浙律有言丨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日期:2023-05-24    阅读:1,025次

       历史文化遗产都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传承中华文明、保护历史见证的需要,是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

        如何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听听我省律师代表、委员们如是说!

       陈三联,省律协专职副会长,浙江省第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浙江省第十三届政协常委

    加强对古银杏等古树名木依法保护

      提案办理情况:该提案为省政协十二届五次全会重点提案,由时任省检察院检察长贾宇领办、第十二届省政协副主席马光明协办。

       银杏出现在几亿年前,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现存活在世的银杏稀少而分散,上百岁的老树已不多见,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灭绝,所以古银杏树又有“活化石”的美称。我省长兴县小浦镇是全省古银杏树最为集中的地区,树龄100年以上古银杏树有3642株,十里银杏长廊成为长兴一张“金名片”。近年来,因银杏古树产权归属、银杏果价格低以及乡村整治路面硬化等问题,给古银杏树生长和生存带来了威胁,对古银杏保护在认识、技术、监管方面各有不足。
       为此,陈三联建议:一是以点带面,促进古树名木保护全域整治,进一步加大普法宣传,促进提升自觉保护古树名木资源的意识,进一步深化检察机关古树名木保护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形成分类治理、因地制宜保护方案。二是政策支持,保证古树名木保护资金充足,政府给予适当补贴,以提高当地群众参与古银杏树保护“分包到户”的积极性,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古树名木保护,拓展古树名木捐款渠道,对纳入二级以上保护的名木古树进行志愿认领,同时积极探索林业碳汇交易等,实现资金转移支付。三是科学施策,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技术指导,建立一支古树名木专业技术队伍,组织开展古树名木抗衰老、抗病虫和更新复壮等方面的科技培训和应用推广,同时指导地方养护队伍利用信息化技术,定期对古树名木的生境、生长势等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古树名木生长状况和养护现状。



       周夏静, 浙江泽商律师事务所律师, 温州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 

       挖掘历史文化遗产 提升文化底蕴 助力温州鹿城经济发展

       提案所获荣誉:该提案为2020年度鹿城区政协优秀提案。

       温州,古称东瓯,而鹿城区就是古温州老城区,是其文化中心,素有“东瓯名镇”之称,拥有著名的“拦街福”活动、江浙一带著名的“瓯绣”传统民间手艺等,其以几千年延绵之历史发迹于今日,当称得底蕴厚重。近年来,城区重心在经济建设,缺少对历史文化的熏陶,如何修复历史文化,如何避免徒有金玉,仍任重而道远。 

       周夏静认为,部分历史街区、旅游景点过度开发,商业气息过重,走马观花,以致缺失人文气息,城市文明历史缺乏宣传、教育,对文化遗产疏于重视,疏离于市民生活。

       为此,她建议:重视加强对青少年地方特色历史文化教育,例如,中小学可设置专门课程,使学生从小接触地方历史;组织学生们对相关景点、遗迹参观游玩,使其真切感受;出版介绍鹿城历史、名人、文化的书籍,并且进行多种途径发放宣传,提升历史文化底蕴。此外,她还建议修建古建筑开展唱词、瓯剧等表演活动,或进行历史非遗项目展示等,发挥中老年人这类主要群体在宣传、展示城区文化方面的力量。


       凌国良 , 浙江点金律师事务所律师, 绍兴市越城区第六届政协委员 

    将“水心庵”列为文保单位并加强保护

       提案办理情况:该社情民意经媒体报道后,绍兴市越城区决定对水心庵建筑予以保留。

       水心庵位于绍兴则水牌会龙村河流之中央,湖面自东向西,陡然收窄,形若漏斗,水心庵所处漏斗底部,为水冲之要地。水心庵附近有水云庵、会龙桥等遗迹,在拆迁之前则水牌区域人文荟萃、工商发达、渔村风情浓郁。但是,随着城市化发展需要,则水牌原有的古桥、石亭、避塘、戏台、灵台、台门均已拆迁。
       凌国良建议:进一步完善则水牌区域整体规划,对则水牌水域及人文进行统筹保护,将水心庵、水云庵、会龙桥等古桥台门遗迹联合保护,建一个集自然、水利、人文、传说、渔村、传统农商为一体的具有浓郁水乡风情的“测水牌水上人文公园”。将水心庵单独列为文保单位,或将水心庵与西小路、西街等几处刘宗周遗迹进行联合保护。对现有地基结构进行科学勘测,对观音殿、大雄宝殿进行抢救性保护,对近年翻建的房屋按照古籍文献进行修缮复原,保护宗教文化,破除封建迷信、剔除伪文物。将中轴第一进西侧作为刘宗周纪念室,中轴第一进东侧作为则水牌文化纪念室,东面列赵构避难滩涂,并在东南侧立“古越巫山遗址碑”。同时,他还建议在适当位置重建“廿眼桥”加以连通陆地,对附近遗迹旧物加以一并保护。






来源:省律协研究室
责任编辑:雷雨